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活动的通知(新出人〔2010〕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出版单位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署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根据《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开展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项设置和名额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设出版物奖和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奖励数额共计240个。奖项名称和数额如下: (一)出版物奖120个 其中:图书奖60个,期刊奖20个,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20个,印刷复制奖10个,装帧设计奖10个。 (二)先进出版单位奖50个。 (三)优秀出版人物奖70个(含优秀编辑25个)。 (四)根据出版物各奖项奖励数额,另评选出本奖项奖励数额2倍的提名产品,设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物提名奖。 二、参加评选范围 (一)出版物 1由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 2由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出版物印刷和光盘复制企业生产的印刷复制品。 (二)先进出版单位 由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单位,出版物发行企业,印刷复制企业,版权机构(以上简称“出版单位”下同)。 (三)优秀出版人物 1在出版单位从事编辑、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并取得突出业绩的人员。 2在出版科研、版权、教育单位从事出版科研、著作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出版物各子项奖、先进出版单位奖和优秀出版人物奖具体评奖办法详见附件1-6。 三、组织领导和评选机构 (一)新闻出版总署成立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7),负责中国出版政府奖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办公室,负责评奖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人事司。 (二)根据子项奖的类别分别成立由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各子项奖评审委员会。各评审委员会分别负责子项奖的评审工作。 (三)各子项奖的评审委员会由新闻出版总署有关业务司牵头组建,并报评奖领导小组审批。图书奖评审委员会由出版管理司负责组建;期刊奖评审委员会由新闻报刊司负责组建;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奖评审委员会由出版管理司与科技与数字出版司负责组建,出版管理司牵头;印刷复制奖评审委员会由印刷发行管理司负责组建;装帧设计奖评审委员会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负责组建;先进出版单位奖和优秀出版人物奖评审委员会由人事司负责组建。各子项奖的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牵头业务司。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中央有关部委、人民团体出版单位主管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相应成立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推荐领导小组,(简称各地、各部门推荐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本省(区、市)、本部门的评奖推荐工作。请各地、各部门于9月20日前将推荐领导小组名单、联系人名单及联系方式报总署评奖办公室。 四、推荐程序 (一)各地、各部门推荐评选工作分别由各地、各部门推荐领导小组根据本通知精神统一安排部署。 (二)评选推荐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酝酿,由基层单位申报,逐级审核,专家评审,由各地、各部门推荐领导小组统一上报的程序进行。 (三)各地、各部门推荐领导小组,要按照各子项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评奖办法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的评审和推荐工作,对拟推荐上报的名单,要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并在2010年10月31日前将推荐的名单分别报送各子项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四)各子项奖评审委员会按《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规定的程序,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获奖出版物、单位、人物,并在2010年12月10日前由子项奖评审办公室将评审结果报总署评奖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总署评奖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子项奖评审办公室上报的名单,进行审核,并在全国性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 (六)评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公示后汇总各子项奖评奖结果,上报评奖领导小组审定,经总署党组批准后确定。 五、奖励办法 (一)评奖结果确定后,由新闻出版总署举行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典礼,公布获奖出版物、单位和人物名单。向获奖出版物、单位和人物颁发奖杯、奖牌、证书,同时向获奖出版物和优秀出版人物颁发奖金。对获提名奖的作品颁发证书。 (二)各地、各部门可根据本地、本部门有关规定,对本地、本部门的获奖出版物、单位和人物给予奖励。 六、其他有关要求 (一)先进出版单位和优秀出版人物评奖,不受获奖次数限制。 (二)近3年来因违反国家出版管理规定受到出版行政机关处罚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参加本届评奖。 (三)各地、各部门推荐领导小组根据各子项奖的评奖办法和时间要求及时将推荐材料分别报送各子项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四)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办公室、各子项奖评奖办公室联系人及电话: 1.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办公室 联系人:王彤 电话:83138761 传真:83138763 2.图书奖评奖办公室 联系人:李一昕 电话:83138768 3.期刊奖评奖办公室 联系人:赵旭雯 电话:83138667 4.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评奖办公室 联系人:许正明 电话:83138685 5.印刷复制奖评奖办公室 联系人:路洲 电话:83138698 6.装帧设计奖评奖办公室 联系人:陈宝贵 电话:65212827 7.先进出版单位、优秀出版人物奖办公室 联系人:王 彤 电话:83138761 附件:1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奖办法 2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办法 3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评奖办法 4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评奖办法 5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评奖办法 6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评奖办法 7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附件1: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奖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图书,系指由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公开发行的汉文版和少数民族文版的图书。 1已合并或更名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可由合并或更名后的出版单位提名推荐参加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评审。 2由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类会议文件及辅导材料、各类行业标准等汇编而成的图书以及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著作不在参评之列。 3丛书、套书均可参加评审。套书每套为一种,只有全部出齐后方可参评;丛书全部出齐后可作为一种参评,也可选择其中单本书参评。 4参评图书须符合国家有关著作权方面的规定。 第二条 参评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条件之一: 1对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重大作用。 2对阐述、传播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有重大作用。 3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重大作用。 4对反映国内外新的科学文化成果有重大作用。 5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或文化艺术价值。 6内容健康向上,深受读者喜爱。 第三条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审分八个门类: 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含科普图书)、青少年读物、辞书、古籍整理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 第四条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授予获奖图书的著(译)者、责任编辑和出版单位。 1由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获奖图书“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称号。 2向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提名奖图书的著(译)者、责任编辑和出版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向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出版单位颁发奖杯。向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著(译)者和出版单位颁发奖金。 第五条 由新闻出版总署聘请各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制订图书参评条件和获奖标准,以及获奖图书的最终评定。评审委员会按图书的不同门类下设八个评审组。 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评奖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参加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审的程序: 1设在各地的出版单位(包括京外的部委所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初审后,统一向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奖办公室推荐。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初审后,向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奖办公室推荐。 3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经本社主管单位初审后,向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奖办公室推荐。 4军队系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经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初审后,向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奖办公室推荐。 5出版单位按要求填写参评图书申报表,每种书一份,附两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有关专家、学者的推荐书和出版单位出书前的书稿终审意见,经当地新闻出版局或主管单位审核后报评奖办公室。上报推荐材料的同时报送样书。 6评奖办公室根据所报材料和参评条件,进行资格审核,合格后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定。 第七条 本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审前,由评奖办公室发出书面通知,对本届评奖的评审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第八条 本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关于申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通知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的通知》(新出人〔2005〕1040号)和《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奖办法》,现就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参评图书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出版的新书(含修订版),出版时间以版权页记录为准。 二、本届评奖设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60个,提名奖120个。 三、本届图书奖评奖分设八个门类,即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含科普读物)、青少年读物、辞书、古籍整理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 四、本届图书奖评奖工作将在12月10日前完成。评奖工作结束后,将向社会公示。公示结束后,由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办公室公布评奖结果。 五、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奖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参评图书进行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检查,凡经检查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将取消其评选资格。 六、推荐图书以出版社为单位,每社推荐的总数不得超过4种。各地新闻出版局、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主管单位和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在不突破本地本部门上报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各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对申报参评图书的数量进行适量调整。 七、本通知附有“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申报表”,请参评单位认真填写,各栏目要准确、完整,要具体介绍参评图书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及出版价值等。上报材料一律使用打印件(A4纸),并附电子版(刻录光盘)。 八、报送参评图书和申报表,地方出版社(包括京外的部委所属大学出版社)由各省级新闻出版局统一组织上报;军队系统出版社由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统一组织上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由各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上报。 九、参评样书及申报表报送数量、地点及时间:参评图书每种2册(套),申报表一式三份;报送地点:北京东城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417室(邮编100061),邮件外包装上须注明“图书奖参评图书”字样;报送截止时间为2010年10月31日。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主管单位直接将参评图书及申报表送至上述指定地点,各省级新闻出版局需通过邮政快递至上述地点,过期不予受理。 十、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评奖办公室设在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 联系人:李一昕、洪勇刚、白兰香 联系电话:(0l0)83138768、83138680、83138677 传真:(0l0)83138679 十一、报送参评图书及申报表。 联系电话:(010)67110311、67110431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申报表书 名 出版单位 作 者 责任编辑 图书分类 出版日期 字(幅)数 开本 印 数 读者对象 发行量 作者简介(200字以内) 内 容 提 要 (400字以内)内 容 提 要 编校质量检查情况 参评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单位盖章) 省级新闻出版局或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单位盖章)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注:1“图书分类”,请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填写。 2“发行量”截止日期为填表日期。 附件2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期刊,系指经国家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出版、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并公开发行的期刊。 第二条 参评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的期刊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对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有重大作用。 2�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有重大作用。 3�对反映国内外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作用。 4�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或文化艺术价值。 5�内容健康向上,深受读者喜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 第三条 由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获奖期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称号。向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和提名奖期刊的社长、总编(主编)和出版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向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的出版单位颁发奖杯和奖金。 第四条 由新闻出版总署聘请专家组成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制定期刊参评条件和评奖标准,以及获奖期刊的最终评定。评审委员会下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个评审组。 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评奖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审工作的程序。 1�地方所属期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初审后,向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办公室推荐。 2�中央单位所属期刊由期刊主管单位初审后,向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办公室推荐。 3�解放军系统的期刊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初审后,向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办公室推荐。 4�参评期刊按照要求填写参评期刊申报表,经当地新闻出版局或主管单位审核后报送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办公室。上报推荐材料的同时报送样刊。 5�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办公室根据所报材料和参评条件,按照相关法规对参评期刊进行质量检查、资格审核,确认合格后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定。 第六条 本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审工作,由评奖办公室发出书面通知,对本届评奖的评审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第七条 本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关于申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的通知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的通知》(新出人〔2005〕1040号)和《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办法》的要求,现就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选范围为经国家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出版、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并公开发行的期刊。 此次评奖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版的期刊,参评期刊须连续出版超过五年。 二、本届评奖设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个,提名奖40个。 三、本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工作将在10月31日前完成推荐材料报送工作,12月10日前完成评奖工作,评奖工作结束后,将向社会公示,公示结束后,由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办公室公布评奖结果。 四、报送材料 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中央期刊主管单位、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按照要求报送参评期刊的推荐材料,推荐材料须加盖公章。《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参评期刊推荐表》可在中国记者网公告栏中下载,网址:http://press�gappgovcn。 2�报送参评样刊三套。样刊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版的全部期刊样本。 3�相关附件。参评期刊及其主管、主办单位认为有必要补充提供的、能够说明参评期刊优秀业绩的相关材料。 五、报送程序 地方所属参评期刊由属地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选择,经认真检查后填写推荐意见表,连同样刊一并寄送到评奖办公室;中央单位参评期刊,由主管单位认真检查后填写推荐意见表,连同样刊一并寄送到评奖办公室;解放军系统参评期刊,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对参评期刊认真检查后填写推荐意见表,连同样刊一并寄送到评奖办公室。 六、推荐名额 地方及解放军系统按照所属期刊总数2%的比例报送(地方计算期刊数量时须去除中央部委主管期刊的数量)。中央单位主管期刊超过50种的,按期刊总数2%的比例推荐报送,不足50种的,推荐报送1种。 七、报送要求 报送单位要严格按照评选要求,公平公正、严肃认真地做好参评期刊的推荐工作,实事求是地填写推荐意见,可结合期刊质量综合评估工作,认真对参评期刊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对推荐表中的内容要填写准确完整。参评期刊要报送全套完整的样刊三份。所报送文字材料均须使用打印件。 八、有关说明 1�出版内容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期刊不能参评。 2�出版质量未达到有关规定的标准,不能参评。 3�在近5年内曾因违反出版管理规定受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警告”以上行政处罚,特别是存在买卖刊号、一号多刊等违规的期刊不能参评。 4�近5年内在期刊年度核验中有缓验记录的期刊不能参评。 5�样刊报送不全的,推荐表填写内容与事实不符的,均取消参评资格。 九、报送地点及联系办法 各报送单位须于2010年10月31日前将参评材料、附件并样刊一式三份报送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工作办公室(地址附后),如寄送,邮件上须注明“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参评材料”字样。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期刊奖评奖工作办公室 邮 编:100061 联系人:赵旭雯、郝苗苗、刘玉一、严昊 电 话:010-83138667、83138668、67150552、67132773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参评期刊推荐表 序号:刊 名 刊 号CN文 种 刊期 电 话 创刊时间年 月网址 邮 编 地 址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 社长、总编(主编)姓名 联系方式 出版单位性质○企业法人 ○事业法人 ○企业兼事业法人 ○非法人(如编辑部)○其他期均发行量(册)期均国外发行交换数(册)期刊总收入(万元)2007年2008年2009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年度核验情况(划“√”)2007年○通过○缓验○未通过2008年○通过○缓验○未通过2009年○通过○缓验○未通过是否受到行政处罚(划“√”)2007年○ 是○ 否2008年○ 是○ 否2009年○ 是○ 否编校质量检查情况(划“√”)2007年 ○ 合格 ○ 不合格2008年 ○ 合格 ○ 不合格2009年 ○ 合格 ○ 不合格期刊获奖情况介绍 (签章)年 月 日主办单位推荐意见 (签章)年 月 日主管单位推荐意见 (签章)年 月 日推荐单位推荐意见 (签章)年 月 日 注:1如填写不下,可另附纸。 2中央期刊主管单位推荐意见、推荐单位推荐意见均由主管单位填写盖章。 附件3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评奖办法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的通知》(新出人〔2005〕1040号)和《关于评选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通知》,现制定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评奖办法如下: 一、参评范围及参评条件 (一)参评范围 1参评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出版的出版物。 2参评的音像制品为全国各音像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发行的音像制品或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发行的音像制品;参评的电子出版物为公开出版发行的电子出版物,含非电子出版单位经专项报批出版发行的电子出版物;参评的网络出版物为正式出版发行的互联网图书、互联网报纸、互联网杂志、互联网音像出版物、互联网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学术出版物、互联网文学出版物、互联网教育出版物、互联网地图、互联网游戏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和互联网动漫出版物等。 3音像制品每单位限报5种,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每单位限报各3种。 (二)参评条件 1对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重大作用。 2对阐述、传播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有重大作用。 3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重大作用。 4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对传播、积累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积极作用。 5为国产原创作品,引进版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不在参评之列。 6编辑制作水平高,装帧设计质量好。 7版权关系清晰,符合国家有关著作权方面的规定。 二、组织领导及评选机构 新闻出版总署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下设评奖办公室,评奖办公室设在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由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会同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具体实施。本届评奖分资格审查、初评和复评三个阶段,评奖工作将在12月10日前完成。 三、奖项设置及名额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共设立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20个,提名奖40个,分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三个门类进行评选,其中评选出音像制品奖8个、提名奖16个;电子出版物奖5个、提名奖10个;网络出版物奖7个、提名奖14个。 四、授奖办法 (一)由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获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中国出版政府奖”称号,并向获奖出版单位颁发奖杯和奖金。 (二)向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及提名作品的出版单位、责任编辑及制作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五、报送程序及时间要求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负责本地区内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的评选推荐工作,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部队系统的推荐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负责所属出版单位参评出版物的推荐工作。 (二)参评单位须于2010年10月31日前将申报表(见附件)连同样本一式两份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或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有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进行审核,申报表的电子版发至zhanglj@hepcomcn。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若有登录账号、密码或其他加密设备的,需要特别说明并在上报时一并提供。 (三)各省级新闻出版局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有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须在2010年10月31日前将参评出版物及有关材料审核后上报评奖办公室。 六、报送地址及联系方式 (一)报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邮 编:100120 联系人:徐迎、张丽娟 联系电话:(010)58581900、58581918 手 机:13801171681、13911606034 (请注明“中国出版政府奖”参评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字样) (二)评奖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人:许正明、孙宏伟、苏静 联系电话:(010)83138685、83138683、83138708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制品)申报表音像制品名称 出版单位名称 责任编辑 制作单位名称 音像制品编码ISRCCN-出版时间 年 月音像制品类别□社科(含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音乐□戏曲、曲艺□影视□少儿□动漫□其他: 节目时间长度 分钟载体形式 发行数量 套联系人 电 话 手机 作品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300-400字) 参 评 录 音 制 品主创人员姓 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词作者 曲作者 撰 稿 表演者 录 音 责任编辑 其 他 参 评 录 像 制 品主创人员姓 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编辑/撰稿 导 演 摄 像 美 工 表演者 剪 辑 曲作者 责任编辑 其 他 参评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2010年 月 日省级新闻出版局或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2010年 月 日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电子出版物)申报表作品名称 出版单位 制作单位 中国标准书号ISBN载 体 出版时间 责任编辑 发行数量 定 价 联系人 电话 手机 类 别□ 社科 □科技 □文艺 □古籍□ 少儿 □教育 □娱乐 □参考及工具基本情况数据总量MB文字 万字视频秒MIDI分WAV分原创音乐%图片幅动画帧运行环境 用户对象 作品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300-400字) 参评电子出版物主创人员名单创作项主创人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策 划 脚本设计 程序设计 美术设计 音效设计 环境调试 技术合成 包装设计 其 他 参评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2010年 月 日省级新闻出版局或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2010年 月 日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申报表网络出版物名称 出版单位名称 制作单位名称 类别互联网图书 互联网报纸 互联网杂志 互联网音像出版物 互联网电子出版物 互联网学术出版物 互联网文学出版物 互联网教育出版物 互联网地图 互联网游戏出版物 手机出版物 互联网动漫出版物 注:请根据参评出版物的实际情况在所属类别中打√ 出版物容量兆字节数(MB) 时间长度 效益销售收入(万元)在线人数 汉字数 总下载量 利润(万元)记录数(record) 总点击数 注:以上数据统计均截止到2009年12月底出版物主要内容及特点(300-400字,如需要特别说明可另附页) 参评网络出版物主创人员姓 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要作者 责任编辑 其 他 参评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2010年 月 日省级新闻出版局或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2010年 月 日 附件4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评选办法 根据《关于印发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的通知》(新出人〔2005〕1040号)规定,就开展评选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活动,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奖项设置及名额 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授予获奖印刷复制产品的印刷复制生产单位。 参评的印刷复制产品应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生产。其中,印刷产品应是经出版单位正式出版的图书,评奖数量5种,评选出提名作品10种;复制产品应是经复制单位复制生产的光盘(包括只读类和可录类),评奖数量5种,评选出提名作品10种。 二、参评范围及参评条件 (一)推荐印刷复制奖的图书应达到单色图书须20印张以上(含20印张),彩色(2色及以上)图书须10印张以上(含10印张)的印张要求。评奖的图书可包括社科类、科技类、教育类、经济类、艺术类等,其中画册不超过30%,每种图书的印数在1000册以上。 推荐印刷复制奖的光盘应达到每一参评品种实际复制生产数量在3000片以上。 (二)推荐印刷复制奖应符合以下要求: 1推荐印刷复制奖的图书应符合《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6号)的要求,至少应符合以下检测数据。 (计量单位:mm)封面套印偏差≤010彩色正文套印偏差≤012网点面积率再现2%-4%正文密度范围018-022相连页码误差≤200全书页码误差≤400成品尺寸允差(±080)210×297210×285148×210146×208105×144104×144异形尺寸 书背字平移歪斜允差≤050套书书背字上下误差≤100接版误差≤050版芯歪斜≤050成品歪斜≤050飘口尺寸25-45极差≤050环衬粘口200-300护封尺寸不得长于或短于书芯或书壳050胶订封面侧胶300-700 2推荐印刷复制奖的光盘至少应符合以下检测数据。I14N:反射率信号的归一化值(大于等于06)I14N是I14信号的归一化值,I14N=I14/I14H=(I14H-I14L)/I14H。R14H是激光束聚焦在T14“岸”上获得的最大反射值,即HF信号I14H的最大峰值。ASYM不对称度 (-5%,+15%)ASYM=[(I14H+I14L)/2-(I3H+I3L)/2]/(I14H-I14L)。读出信号的不对称性参数,用I3中心电平与I14中心电平的相对位置来描述nT(n=3~14)凹坑与台的长度不对称状况。DCJitter数据对时钟抖晃(小于8%,其中+R:小于9%)DCJitter测量所有数据边缘(指凹坑和平台交界处)与参考时钟脉冲边缘相比较的标准偏差。PIE奇偶校检内码错误 (小于280)PIE是指在8个连续的ECC数据块的奇偶校验中出现错误的行数。TE跟踪误差 (小于045)表征高速旋转光盘径向跟踪能力的参数。使用参考驱动器测量径向跟踪伺服剩余误差信号与开环跨道信号峰峰值的比值。FE聚焦误差(小于050)表征高速旋转光盘的垂直聚焦能力的参数。使用参考驱动器测量垂直聚焦剩余误差信号与开环聚焦信号(S曲线)峰峰值的比值。 3推荐印刷复制奖的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应高于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表我国印刷复制质量的最高水平。 4推荐印刷复制奖的印刷复制企业应是资质合格、管理规范、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产品质优、业绩良好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单位,并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5近两年来,在印刷复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实现较大创新的印刷复制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 三、组织领导及评选机构 成立“印刷复制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新闻出版总署,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人员,印刷、复制业内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在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设立印刷复制奖评奖办公室,负责评奖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报送程序及时间要求 (一)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根据评奖的条件,审核、推荐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出版物印刷企业、光盘复制生产单位参与评选,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一律用A4纸打印)。申报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1印刷复制奖推荐表; 2企业在质量体系建设方面的成果及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报告; 3《印刷经营许可证》副本(复印件)或《复制经营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4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5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 62007-2009年经营业绩材料; 7参评的图书、光盘质量情况的说明; 8其他相关材料。 (二)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要组织专家对企业参评图书、光盘的质量进行初审,组织相关人员对申报材料的内容进行实地核验,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形成推荐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附各项申报材料,于2010年10月31日前将申报材料(一式三份)上报印刷复制奖评奖办公室。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新闻出版局上报的推荐图书、光盘数额均不超过10种,其余省(区、市)新闻出版局上报的推荐图书、光盘数额均不超过5种,须按印刷复制综合水准由高到低排列出推荐序号,逾期不报视作自动放弃。 五、材料报送地址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路 洲 付 东 联系电话:(010)83138698,83138697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40号 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 邮政编码:100052 电子信箱:ysfzc@sinacom 印刷复制奖推荐表 推荐单位: 新闻出版局 推荐序号:出版单位名称 中国标准书号 承印(制)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 经营范围 企业类型 资产总额万元职工人数人利税总额2007年2008年2009年 万元 万元 万元联系人 联系电话 参评图书光盘质量情况说明 印刷复制企业质量体系建设及转变发展方式的简要情况 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推荐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盖章) 附件5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评奖办法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规定,开展评选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活动,特制定本评奖办法。 一、奖项设置及名额 1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 2本届获奖名额为10个,提名作品20个。 二、评选范围及评选条件 1凡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的各类图书、音像和电子出版物装帧设计作品,均有资格参评。 2本届参评的各类装帧设计作品,出版发行的时间必须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版权页为准)。 3各类引进版的装帧设计作品不参加评选;违反各项出版管理规定的装帧设计作品不能报送。 4参评作品必须是弘扬中华先进文化的原创作品,达到当代中国装帧设计的最高艺术水平。 5装帧设计作品要求文化品位高尚,艺术格调高雅,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6装帧设计作品要艺术形式新颖、构思独特,讲究设计立意,要求装帧语汇明确,设计语言清晰,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 7装帧设计的作品要求印装精美,对推进工艺加工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具有探索和创新意义,对积累、传播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知识有较大贡献。 8装帧设计作品的总体风格要与内容协调一致,和谐统一。 9装帧设计的作品,要求规范使用文字,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10本届装帧设计奖评选的是整体设计作品(图书包括封面、版式、插图设计)。 三、组织领导及评选机构 由新闻出版总署聘请各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装帧设计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制订装帧设计作品参评条件和评奖标准,以及获奖装帧设计作品的最终评定。 评审委员会下设评奖办公室,装帧设计奖评奖办公室设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负责评奖的组织协调工作。 四、报送程序及时间要求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负责推荐本省(区、市)出版单位的参评装帧设计作品;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国出版集团负责推荐所属出版单位参评装帧设计作品;其他中央在京出版单位的参评装帧设计作品,经本单位上级主管单位初审后,直接报送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评奖办公室。 2每家出版单位(包括副牌社)只能报送2种装帧设计作品参评,并填写《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申报审批表》(同时报送电子文档),加盖单位公章后连同参评作品每种2册(套、件),于10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前邮寄或送到评奖办公室。 五、作品报送地址及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邮件请注明“装帧设计奖”字样) 邮编:100010 联系人:陈宝贵 联系电话:(010)65246062 电子信箱:cbanxie@sinacom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申报审批表 推荐单位: (盖章)作品名称 类型:□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 书号、版号 单位地址 邮编 设计者 电话 装帧设计作品的创作说明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公章)2010年 月 日 省(区、市)新闻出版局审核意见(公章)2010年 月 日 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公章)2010年 月 日 填表人: 电话: 地址: 邮编: 附件6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评奖办法 根据《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制定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评奖办法如下: 一、奖项设置及名额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设先进出版单位奖50个、优秀出版人物奖70个(含优秀编辑25个)。 二、参评范围及参评条件 (一)参评范围 先进出版单位的参评范围: 1由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及网络出版单位。 2印刷、复制企业,发行企业,版权机构。 3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内设具有新闻出版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 4“扫黄打非”工作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执法机构。 5地(市)、县(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 优秀出版人物的参评范围: 1在出版单位(企、事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员。 2在出版单位(企、事业)从事图书、期刊、音像及电子出版物编辑工作的人员。 3在出版科研、版权、教育单位从事出版科研、著作权保护、人才培养等工作的人员。 4在地(市)、县(市)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 (二)参评条件 先进出版单位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新闻出版导向,特色鲜明,诚信自律。 2.主业突出、实力雄厚、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示范性。 3.推进改革,锐意创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成效明显。 4.积极开发新产品,使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产品质量上乘,品牌响亮,群众喜爱。“走出去”成果显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较好,为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5.注重组织文化建设,内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领导班子团结,内部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职工整体素质良好。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构建和谐单位中,取得显著成绩。 6认真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服务社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 优秀出版人物 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服务。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爱岗敬业,勤奋学习,锐意改革创新,在出版、印刷、发行、科研、教育、版权贸易等领域,成绩卓著,其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或研发的项目等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策划编辑了一大批具有理论价值、使用价值、艺术价值和其他文化传承价值的出版物,对编辑或相关专业有较深研究和造诣,发表、出版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或论著,在编辑或相关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 3承担和组织了重大出版工程和技术研发项目或技改项目,对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某一业务领域或技术领域取得标志性进步或突破,成为代表人物。 4有较高的领导水平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推动体制改革,事业发展、文化创新成果显著。善于经营管理,创新管理理念,管理实践和成果业界认可。 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系基层百姓,尽职尽责,坚持原则,依法行政,受到人民群众爱戴。 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优秀出版人物不受获奖次数限制。 被推荐个人应有2007-2009年年度考核结果。 凡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个人以及近3年内有严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单位不得参加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评选。 三、组织领导及评选机构 评审委员会下设评奖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署人事司,负责评奖的组织协调工作。 四、评选审批程序和名额分配 (一)各省(区、市)的评选推荐活动由省(区、市)新闻出版局负责,部队系统的评选推荐活动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中央各部门所属出版单位评选推荐活动应由各部门主管机构负责。候选人(单位)的产生应采取自下而上,基层推荐,逐级审核的方法进行。各省(区、市)、各部门推荐上报之前,要在本系统内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并对上报的出版单位和人物名单进行公示。 (二)各省(区、市)、各部门推荐名单确定后,省(区、市)新闻出版局,部门主管机构统一上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优秀出版人物评奖办公室,经资格审查、评审委员会初审、终审后,将获奖名单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统一在媒体进行公示,公示结果上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领导小组,经批准后确认获奖名单。 (三)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推荐名额,由领导小组根据出版单位分布状况分配到各省(区、市)或中央有关部门,各地区、各部门按所分配名额推荐先进出版单位、优秀出版人物。 五、要求 (一)要坚持标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实事求是、群众公认的原则评选,宁缺勿滥。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中央有关部门出版单位主管机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履行政府职责,认真、细致地做好推荐工作,确保评奖工作的公信度和权威性。 (二)请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填写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申报审批表,每份推荐表另附2500字以内的先进事迹介绍材料(一式三份)。 (三)推荐表及先进事迹材料(包括电子版)请于10月31日前报送到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甲4号物华大厦A520室,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68003811 电子邮箱:dingdangzhu1985@126com 六、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40号 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评奖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52 联系人:王 彤 王金芳 联系电话:83138763 83138761 传 真:83138763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优秀出版人物 评选推荐名额分配表省(区、市)推荐名额(集体) 推荐名额(个人) 省(区、市)推荐名额(集体) 推荐名额 (个人) 北京47(含编辑3人)广西56(含编辑2人)天津35(含编辑2人)海南23(含编辑1人)河北45(含编辑2人)四川69(含编辑3人)山西34(含编辑1人)云南34(含编辑1人)内蒙34(含编辑1人)贵州34(含编辑1人)辽宁47(含编辑3人)西藏23(含编辑1人)吉林36(含编辑2人)重庆45(含编辑2人)黑龙江35(含编辑2人)陕西47(含编辑3人)上海712(含编辑4人)甘肃23(含编辑1人)江苏710(含编辑4人)宁夏23(含编辑1人)山东69(含编辑3人)青海23(含编辑1人)浙江68(含编辑3人)新疆24(含编辑1人)安徽68(含编辑3人)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11江西67(含编辑3人)解放军47(含编辑3人)福建46(含编辑2人)中央部委6075(含编辑25人)河南57(含编辑3人)中国出版集团 公司45(含编辑2人)湖北57(含编辑3人)总署直属单位23(含编辑1人)湖南68(含编辑3人)总计200280 (含编辑100名)广东710(含编辑4人)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申报审批表 推荐单位(省局/部委) 单 位 名 称 填 报 时 间 单位名称 (全称) 联系电话 单位性质 (国有/民营) 成立时间 业务范围 曾受何种奖励 主 要 事 迹(限600字)接上页各省(区、市) 新闻出版局或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有关部门主管机关推荐意见 (盖章) 2010年 月 日 各省(区、市) 新闻出版局或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有关部门主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意见 (盖章) 2010年 月 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意见 (盖章) 2010年 月 日 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 申报审批表 推荐单位(省局/部委)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填 报 时 间 姓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政治面貌 文化程度 参加工作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 参加新闻出版工作年限 行政职务(级别) 工作单位(全称) 联系电话 2007-2009年 年终考核情况 曾受何种奖励 工 作 简 历 主 要 事 迹(限600字)接上页 所在单位意 见 法定代表人签字: (盖章) 2010年 月 日各省(区、市) 新闻出版局或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有关部门主管机关推荐意见 (盖章) 2010年 月 日各省(区、市) 新闻出版局或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有关部门主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意见 (盖章) 2010年 月 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意见 (盖章) 2010年 月 日 附件7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领导小组组长: 柳斌杰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领导小组副组长: 邬书林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孙寿山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领导小组成员: 刘建国 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主任 孙 明 新闻出版总署财务司司长 于慈珂 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司长 范卫平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 王国庆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 吴尚之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 王岩镔 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司长 张毅君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 周慧琳 新闻出版总署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司司长 王自强 新闻出版总署版权管理司司长 张福海 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 余昌祥 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司长 孙文科 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陈毓江 中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监察局正局级副局长 办公室主任: 孙寿山(兼)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办公室副主任: 余昌祥 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司长 孙文科 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吴尚之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 办公室成员: 王晓平 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副巡视员 王 彤 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处长 李一昕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处长 赵旭雯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处长 许正明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处长 路 洲 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副处长 陈宝贵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办公室主任 鲍成城 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处长 杨晓梅 新闻出版总署财务司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