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TBT预警防控平台
——技术性贸易措施资源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用水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
(办资管[2020]76号)
表 号 |
表 名 |
报告 期别 |
统计范围 |
|
报送单位 |
报送日期 及方式 |
页码 |
|
(一)基层定报表式 |
|
|||||||
101表 |
大中型灌区取用水调查表 |
季报 |
大中型灌区 |
灌区管理单位 |
统计调查对象每季度季后15日前,按规定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季后30日前完成审核 |
5 |
||
102表 |
重点公共供水企业取用水调查表 |
季报 |
城镇范围内所有公共供水企业、乡村日供水量1000吨及以上(或供水人口10000人及以上)供水户 |
产业活动单位 |
统计调查对象每季度季后15日前,按规定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取水许可监管权限每季度季后30日前完成审核 |
7 |
||
103表 |
重点工业企业取用水调查表 |
季报 |
年取水许可水量5万吨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供水企业除外) |
产业活动单位 |
同上 |
8 |
||
104表 |
重点服务业单位取用水调查表 |
季报 |
年取水许可水量5万吨及以上的服务业单位 |
产业活动单位 |
同上 |
9 |
||
(二)基层年报表式 |
||||||||
201表 |
典型小型灌区取用水调查表 |
年报 |
典型小型灌区 |
小型灌区管理单位、乡镇水管站或村委会 |
统计调查对象次年1月15日前,按规定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上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次年1月31日前完成审核 |
10 |
||
202表 |
非重点工业企业取用水调查表 |
年报 |
年取水许可水量5万吨以下的工业企业(供水企业除外) |
产业活动单位 |
统计调查对象次年1月15日前,按规定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上报;统计调查对象取水许可证核发单位次年1月31日前完成审核 |
12 |
||
203表 |
非重点服务业单位取用水调查表 |
年报 |
年取水许可水量5万吨以下的服务业单位 |
产业活动单位 |
同上 |
13 |
||
204表 |
河湖补水工程补水调查表 |
年报 |
河湖补水工程 |
组织实施河湖补水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
统计调查对象次年1月15日前,按规定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取水许可监管权限次年1月31日前完成审核 |
14 |
||
(三)综合年报表式 |
|
|||||||
301表 |
小型灌区取用水综合表 |
年报 |
辖区内所有小型灌区 |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次年1月31日前,按规定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上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次年2月15日前完成汇总、审核、验收、上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次年2月底前完成汇总、审核、核算、验收、上报,并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报送水利部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 |
15 |
||
302表 |
非重点公共供水企业取用水综合表 |
年报 |
辖区内所有非重点公共供水企业 |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
同上 |
16 |
||
303表 |
取用水综合表 |
年报 |
辖区内所有取用水单位(或个人) |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
同上 |
17 |
1.经度: 纬度: |
|||||||
2.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
|||||||
3.所属水资源分区名称: 所属水资源分区编码:□□□□□□□ |
|||||||
4.所属农业灌溉分区: 区 |
|||||||
5.水源取水方式:□自流 □提水 □自流与提水 |
|||||||
6.灌区水源类型:□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地下水源结合 |
|||||||
7.设计灌溉面积(亩): |
|||||||
8.有效灌溉面积(亩): 其中耕地 林地 园地 牧草地 |
|||||||
9.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亩): 其中喷灌 微灌 管道输水 其他 |
|||||||
10.作物播种面积(亩):水稻 小麦 玉米 棉花 大豆 其他 |
|||||||
11.取水许可证编号: |
|||||||
12.灌区涉及县区个数: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1-本季 |
上年同期 |
|||
主水源 |
辅助水源 |
主水源 |
辅助水源 |
||||
甲 |
乙 |
丙 |
1 |
2 |
3 |
4 |
|
一、取水量 |
万立方米 |
1 |
|
|
|
|
|
(一)地表水源 |
万立方米 |
2 |
|
|
|
|
|
(二)地下水源 |
万立方米 |
3 |
|
|
|
|
|
(三)其他水源 |
万立方米 |
4 |
|
|
|
|
|
二、农业灌溉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5 |
|
|
|
|
|
(一)耕地 |
万立方米 |
6 |
|
|
|
|
|
(二)林地 |
万立方米 |
7 |
|
|
|
|
|
(三)园地 |
万立方米 |
8 |
|
|
|
|
|
(四)牧草地 |
万立方米 |
9 |
|
|
|
|
|
三、非农业灌溉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10 |
|
|
|
|
|
四、弃水量 |
万立方米 |
11 |
|
|
|
|
续表 灌区分县农业灌溉用水量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代码 |
县名1 |
… |
县名n |
合计 |
所在行政区划代码 |
|
所在行政区划代码 |
||||
□□□□□□ |
□□□□□□ |
|||||
一、分县实际灌溉面积 |
亩 |
12 |
|
|
|
|
(一)耕地 |
亩 |
13 |
|
… |
|
|
(二)林地 |
亩 |
14 |
|
… |
|
|
(三)园地 |
亩 |
15 |
|
… |
|
|
(四)牧草地 |
亩 |
16 |
|
… |
|
|
二、分县农业灌溉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17 |
|
|
|
|
(一)耕地 |
万立方米 |
18 |
|
|
|
|
(二)林地 |
万立方米 |
19 |
|
|
|
|
(三)园地 |
万立方米 |
20 |
|
|
|
|
(四)牧草地 |
万立方米 |
21 |
|
|
|
|
1.所属水资源分区名称: 所属水资源分区编码:□□□□□□□ |
||||
2.取水许可证编号: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1-本季 |
上年同期 |
甲 |
乙 |
丙 |
1 |
2 |
一、取水量 |
万立方米 |
1 |
|
|
(一)地表水源 |
万立方米 |
2 |
|
|
(二)地下水源 |
万立方米 |
3 |
|
|
(三)其他水源 |
万立方米 |
4 |
|
|
二、售水量 |
万立方米 |
5 |
|
|
(一)城镇居民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6 |
|
|
(二)农村生活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7 |
|
|
(三)服务业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8 |
|
|
(四)工业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9 |
|
|
(五)其他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10 |
|
|
三、免费供水量 |
万立方米 |
11 |
|
|
四、漏损水量 |
万立方米 |
12 |
|
|
1.所属行业代码:□□□ |
||||
2.所属水资源分区名称: 所属水资源分区编码:□□□□□□□ |
||||
3.装机容量(火核电企业填写)(MW): |
||||
4.冷却方式(火核电企业填写): □直流 □循环 □其他 |
||||
5.取水许可证编号: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1-本季 |
上年同期 |
甲 |
乙 |
丙 |
1 |
2 |
一、取水量 |
万立方米 |
1 |
|
|
(一)地表水源 |
万立方米 |
2 |
||
其中:火核电直流冷却取水 |
万立方米 |
3 |
||
(二)地下水源 |
万立方米 |
4 |
||
(三)其他水源 |
万立方米 |
5 |
||
(四)供水管网 |
万立方米 |
6 |
|
|
二、海水直接利用量 |
万立方米 |
7 |
|
|
其中;火核电直流冷却取水 |
万立方米 |
8 |
|
|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
||||
说明:1.统计范围与口径:年取水许可水量5万吨及以上的自备水源工业企业(公共供水企业除外)。取水量应按以下计量点进行计量:①从江河、湖泊、水库、塘坝等地表水源工程取水的,在水源取水口进行计量;②以凿井方式直接取自地下含水层的,在井口出水口进行计量;③以雨水利用、海水淡化、再生水等作为水源的,在水源取水口进行计量;④从供水管网取水的,按供水企业出售的水量计算。 2.报送时间及方式:报送单位为自备水源工业企业(供水企业除外)。统计调查对象每季度季后15日前,按规定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取水许可监管权限每季度季后30日前完成审核。 3.本表中的“上年同期”数据第一次填报由统计调查对象填报,以后由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自动调取,报送单位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不得修改。 4.主要审核关系: 行关系: 1=2+4+5+6。 |
1.所属行业代码:□□□ |
||||
2.所属水资源分区名称: 所属水资源分区编码:□□□□□□□ |
||||
3.取水许可证编号: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1-本季 |
上年同期 |
甲 |
乙 |
丙 |
1 |
2 |
一、取水量 |
万立方米 |
1 |
|
|
(一)地表水源 |
万立方米 |
2 |
|
|
(二)地下水源 |
万立方米 |
3 |
|
|
(三)其他水源 |
万立方米 |
4 |
|
|
(四)供水管网 |
万立方米 |
5 |
|
|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
1.所属水资源分区名称: 所属水资源分区编码:□□□□□□□ |
|||||
2.所属农业灌溉分区: 区 |
|||||
3.水源取水方式:□自流 □提水 □自流与提水 |
|||||
4.灌区水源类型:□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地下水源结合 |
|||||
5.设计灌溉面积(亩): |
|||||
6.有效灌溉面积(亩): 其中耕地 林地 园地 牧草地 7.取水许可证编号: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本年 |
上年 |
|
甲 |
乙 |
丙 |
1 |
2 |
|
一、取水量 |
万立方米 |
1 |
|
|
|
(一)地表水源 |
万立方米 |
2 |
|||
(二)地下水源 |
万立方米 |
3 |
|||
(三)其他水源 |
万立方米 |
4 |
|||
二、农业灌溉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5 |
|||
(一)耕地 |
万立方米 |
6 |
|||
(二)林地 |
万立方米 |
7 |
|||
(三)园地 |
万立方米 |
8 |
|||
(四)牧草地 |
万立方米 |
9 |
|||
三、实际灌溉面积 |
亩 |
10 |
|
|
|
(一)耕地 |
亩 |
11 |
|
|
|
(二)林地 |
亩 |
12 |
|
|
|
(三)园地 |
亩 |
13 |
|
|
|
(四)牧草地 |
亩 |
14 |
|
|
1.所属行业代码:□□□ |
||||
2.所属水资源分区名称: 所属水资源分区编码:□□□□□□□ |
||||
3.装机容量(火核电企业填写)(MW): |
||||
4.冷却方式(火核电企业填写): □直流 □循环 □其他 |
||||
5.取水许可证编号: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本年 |
上年
|
甲 |
乙 |
丙 |
1 |
2
|
一、取水量 |
立方米 |
1 |
|
|
(一)地表水源 |
立方米 |
2 |
||
其中:火核电直流冷却取水 |
立方米 |
3 |
||
(二)地下水源 |
立方米 |
4 |
||
(三)其他水源 |
立方米 |
5 |
||
(四)供水管网 |
立方米 |
6 |
|
|
二、海水直接利用量 |
立方米 |
7 |
|
|
其中;火核电直流冷却取水 |
立方米 |
8 |
|
|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
1.所属行业代码:□□□ |
||||
2.所属水资源分区名称: 所属水资源分区编码:□□□□□□□ |
||||
3.取水许可证编号: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本季 |
上年同期 |
甲 |
乙 |
丙 |
1 |
2 |
一、取水量 |
立方米 |
1 |
|
|
(一)地表水源 |
立方米 |
2 |
|
|
(二)地下水源 |
立方米 |
3 |
|
|
(三)其他水源 |
立方米 |
4 |
|
|
(四)供水管网 |
立方米 |
5 |
|
|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
1.河湖补水工程名称: |
|||||
2.所属水资源分区名称: 所属水资源分区编码:□□□□□□□ |
|||||
3.补水类型:□补水型 □换水型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本年 |
上年 |
|
甲 |
乙 |
丙 |
1 |
2 |
|
一、河湖补水量 |
万立方米 |
1 |
|
||
(一)地表水源 |
万立方米 |
2 |
|
|
|
(二)地下水源 |
万立方米 |
3 |
|
|
|
(三)其他水源 |
万立方米 |
4 |
|
|
|
二、补水时间(天):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本年 |
上年 |
|
|
甲 |
乙 |
丙 |
1 |
2 |
|
|
一、取水量 |
万立方米 |
1 |
|
|
|
|
(一)地表水源 |
万立方米 |
2 |
|
|
|
|
(二)地下水源 |
万立方米 |
3 |
|
|
|
|
(三)其他水源 |
万立方米 |
4 |
|
|
|
|
二、农业灌溉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5 |
|
|
|
|
(一)耕地 |
万立方米 |
6 |
|
|
|
|
(二)林地 |
万立方米 |
7 |
|
|
|
|
(三)园地 |
万立方米 |
8 |
|
|
|
|
(四)牧草地 |
万立方米 |
9 |
|
|
|
|
三、实际灌溉面积 |
万亩 |
10 |
|
|
|
|
(一)耕地 |
万亩 |
11 |
|
|
|
|
(二)林地 |
万亩 |
12 |
|
|
|
|
(三)园地 |
万亩 |
13 |
|
|
|
|
(四)牧草地 |
万亩 |
14 |
|
|
|
|
|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
|||||
|
说明:1.统计范围与口径:区域内所有小型灌区(含纯井灌区),按县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区填报,县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区代码由县级行政区代码加水资源三级区代码自动生成。水量应按以下计量点进行统计:①从江河、湖泊、水库、塘坝等地表水源工程引入灌溉用水户进行灌溉的,在地表水源取水口进行统计;②以凿井方式直接取自地下含水层用于灌溉的,在井口出水口进行统计;③以雨水利用、海水淡化、再生水等其他水源进行灌溉的,在水源取水口进行统计。 2.报送时间及方式:报送单位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201表中的典型小型样点灌区,分地表水源(含地表水源地下水源结合)和地下水源两种类型分别推算,方法详见附录中的区域用水量推算方案。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次年1月31日前,按规定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上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次年2月15日前完成汇总、审核、验收、上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次年2月底前完成汇总、审核、核算、验收、上报,并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报送水利部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 3.本表中的“上年”数据第一次填报由统计调查对象填报,以后由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自动调取,报送单位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原则上不得修改。 4.主要审核关系: 行关系:1=2+3+4;5=6+7+8+9;10=11+12+13+14;1=5。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本年 |
上年 |
||
甲 |
乙 |
丙 |
1 |
2 |
||
一、取水量 |
万立方米 |
1 |
|
|
||
(一)地表水源 |
万立方米 |
2 |
|
|
||
(二)地下水源 |
万立方米 |
3 |
|
|
||
(三)其他水源 |
万立方米 |
4 |
|
|
||
二、售水量 |
万立方米 |
5 |
|
|
||
(一)农村生活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6 |
|
|
||
(二)服务业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7 |
|
|
||
(三)工业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8 |
|
|
||
(四)其他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9 |
|
|
||
|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
|
||||
|
说明:1.统计范围与口径:乡村日供水量1000吨以下且供水人口10000人以下的集中式供水户,按县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区填报,县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区代码由县级行政区代码加水资源三级区代码自动生成。水量应按以下计量点进行统计:①从江河、湖泊、水库、塘坝等地表水源工程取水的,在水源取水口进行统计;②以凿井方式直接取自地下含水层的,在井口出水口进行统计;③以雨水利用、海水淡化、再生水等作为水源的,在水源取水口进行统计。 2.报送时间及方式:报送单位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工程数量、供水人口和平均日供水量等估算年度水量,并于次年1月31日前,按规定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上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次年2月15日前完成汇总、审核、验收、上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次年2月底前完成汇总、审核、核算、验收、上报,并通过网上用水统计调查直报管理系统、电子邮件或邮寄等方式报送水利部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 3.主要审核关系: 行关系:1=2+3+4;5=6+7+8+9;1≥5。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代码 |
本年数 |
上年数 |
甲 |
乙 |
丙 |
1 |
2 |
一、农业用水量 |
-- |
1 |
-- |
-- |
(一)耕地灌溉 |
万立方米 |
2 |
|
|
(二)林地灌溉 |
万立方米 |
3 |
|
|
(三)园地灌溉 |
万立方米 |
4 |
|
|
(四)牧草地灌溉 |
万立方米 |
5 |
|
|
(五)鱼塘补水 |
万立方米 |
6 |
|
|
(六)畜禽用水 |
万立方米 |
7 |
|
|
(七)小计 |
万立方米 |
8 |
|
|
其中:取用地下水 |
万立方米 |
9 |
|
|
二、工业用水量 |
-- |
10 |
-- |
-- |
(一)火(核)电工业直流式 |
万立方米 |
11 |
|
|
(二)火(核)电工业循环式 |
万立方米 |
12 |
|
|
(三)非火(核)电工业 |
万立方米 |
13 |
|
|
(四)小计 |
万立方米 |
14 |
|
|
其中:取用地下水 |
万立方米 |
15 |
|
|
三、生活用水量 |
-- |
16 |
-- |
-- |
(一)城镇居民生活 |
万立方米 |
17 |
|
|
(二)农村居民生活 |
万立方米 |
18 |
|
|
(三)建筑业 |
万立方米 |
19 |
|
|
(四)服务业 |
万立方米 |
20 |
|
|
(五)小计 |
万立方米 |
21 |
|
|
其中:取用地下水 |
万立方米 |
22 |
|
|
四、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 |
-- |
23 |
-- |
-- |
(一)城乡环境 |
万立方米 |
24 |
|
|
(二)河湖补水 |
万立方米 |
25 |
|
|
(三)小计 |
万立方米 |
26 |
|
|
其中:取用地下水 |
万立方米 |
27 |
|
|
五、总用水量 |
万立方米 |
28 |
|
|
(一)地表水源 |
万立方米 |
29 |
|
|
(二)地下水源 |
万立方米 |
30 |
|
|
(三)其他水源 |
万立方米 |
31 |
|
|
六、海水直接利用量 |
万立方米 |
32 |
|
|
一级区名称 |
二级区名称 |
三级区名称 |
编码 |
松花江区 |
|
|
A000000 |
额尔古纳河 |
|
A010000 |
|
|
呼伦湖水系 |
A010100 |
|
|
海拉尔河 |
A010200 |
|
|
额尔古纳河干流 |
A010300 |
|
嫩江 |
|
A020000 |
|
|
尼尔基以上 |
A020100 |
|
|
尼尔基至江桥 |
A020200 |
|
|
江桥以下 |
A020300 |
|
第二松花江 |
|
A030000 |
|
|
丰满以上 |
A030100 |
|
|
丰满以下 |
A030200 |
|
松花江(三岔河口以下) |
|
A040000 |
|
|
三岔河口至哈尔滨 |
A040100 |
|
|
哈尔滨至通河 |
A040200 |
|
|
牡丹江 |
A040300 |
|
|
通河至佳木斯干流区间 |
A040400 |
|
|
佳木斯以下 |
A040500 |
|
黑龙江干流 |
|
A050000 |
|
|
黑龙江干流 |
A050100 |
|
乌苏里江 |
|
A060000 |
|
|
穆棱河口以上 |
A060100 |
|
|
穆棱河口以下 |
A060200 |
|
绥芬河 |
|
A070000 |
|
|
绥芬河 |
A070100 |
|
图们江 |
|
A080000 |
|
|
图们江 |
A080100 |
|
辽河区 |
|
|
B000000 |
西辽河 |
|
B010000 |
|
|
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 |
B010100 |
|
|
乌力吉木仁河 |
B010200 |
|
|
西辽河下游区间(苏家堡以下) |
B010300 |
|
东辽河 |
|
B020000 |
|
|
东辽河 |
B020100 |
|
辽河干流 |
|
B030000 |
|
|
柳河口以上 |
B030100 |
|
|
柳河口以下 |
B030200 |
|
辽河区 |
浑太河 |
|
B040000 |
|
浑河 |
B040100 |
|
|
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 |
B040200 |
|
鸭绿江 |
|
B050000 |
|
|
浑江口以上 |
B050100 |
|
|
浑江口以下 |
B050200 |
|
东北沿黄渤海诸河 |
|
B060000 |
|
|
沿黄渤海东部诸河 |
B060100 |
|
|
沿渤海西部诸河 |
B060200 |
|
海河区 |
|
|
C000000 |
滦河及冀东沿海 |
|
C010000 |
|
|
滦河山区 |
C010100 |
|
|
滦河平原及冀东沿海诸河 |
C010200 |
|
海河北系 |
|
C020000 |
|
|
北三河山区 |
C020100 |
|
|
永定河册田水库以上 |
C020200 |
|
|
永定河册田水库至三家店区间 |
C020300 |
|
|
北四河下游平原 |
C020400 |
|
海河南系 |
|
C030000 |
|
|
大清河山区 |
C030100 |
|
|
大清河淀西平原 |
C030200 |
|
|
大清河淀东平原 |
C030300 |
|
|
子牙河山区 |
C030400 |
|
|
子牙河平原 |
C030500 |
|
|
漳卫河山区 |
C030600 |
|
|
漳卫河平原 |
C030700 |
|
|
黑龙港及运东平原 |
C030800 |
|
徒骇马颊河 |
|
C040000 |
|
|
徒骇马颊河 |
C040100 |
|
黄河区 |
|
|
D000000 |
龙羊峡以上 |
|
D010000 |
|
|
河源至玛曲 |
D010100 |
|
|
玛曲至龙羊峡 |
D010200 |
|
龙羊峡至兰州 |
|
D020000 |
|
|
大通河享堂以上 |
D020100 |
|
|
湟水 |
D020200 |
|
|
大夏河与洮河 |
D020300 |
|
|
龙羊峡至兰州干流区间 |
D020400 |
|
黄河区 |
兰州至河口镇 |
|
D030000 |
|
兰州至下河沿 |
D030100 |
|
|
清水河与苦水河 |
D030200 |
|
|
下河沿至石嘴山 |
D030300 |
|
|
石嘴山至河口镇北岸 |
D030400 |
|
|
石嘴山至河口镇南岸 |
D030500 |
|
河口镇至龙门 |
|
D040000 |
|
|
河口镇至龙门左岸 |
D040100 |
|
|
吴堡以上右岸 |
D040200 |
|
|
吴堡以下右岸 |
D040300 |
|
龙门至三门峡 |
|
D050000 |
|
|
汾河 |
D050100 |
|
|
北洛河状头以上 |
D050200 |
|
|
泾河张家山以上 |
D050300 |
|
|
渭河宝鸡峡以上 |
D050400 |
|
|
渭河宝鸡峡至咸阳 |
D050500 |
|
|
渭河咸阳至潼关 |
D050600 |
|
|
龙门至三门峡干流区间 |
D050700 |
|
三门峡至花园口 |
|
D060000 |
|
|
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 |
D060100 |
|
|
沁丹河 |
D060200 |
|
|
伊洛河 |
D060300 |
|
|
小浪底至花园口干流区间 |
D060400 |
|
花园口以下 |
|
D070000 |
|
|
金堤河和天然文岩渠 |
D070100 |
|
|
大汶河 |
D070200 |
|
|
花园口以下干流区间 |
D070300 |
|
内流区 |
|
D080000 |
|
|
内流区 |
D080100 |
|
淮河区 |
|
|
E000000 |
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 |
|
E010000 |
|
|
王家坝以上北岸 |
E010100 |
|
|
王家坝以上南岸 |
E010200 |
|
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 |
|
E020000 |
|
|
王蚌区间北岸 |
E020100 |
|
|
王蚌区间南岸 |
E020200 |
|
|
蚌洪区间北岸 |
E020300 |
|
|
蚌洪区间南岸 |
E020400 |
|
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 |
|
E030000 |
|
|
高天区 |
E030100 |
|
|
里下河区 |
E030200 |
|
淮河区 |
沂沭泗河 |
|
E040000 |
|
南四湖区 |
E040100 |
|
|
中运河区 |
E040300 |
|
|
沂沭河区 |
E040400 |
|
|
日赣区 |
E040500 |
|
山东半岛沿海诸河 |
|
E050000 |
|
|
小清河 |
E050100 |
|
|
胶东诸河 |
E050200 |
|
长江区 |
|
|
F000000 |
金沙江石鼓以上 |
|
F010000 |
|
|
通天河 |
F010100 |
|
|
直门达至石鼓 |
F010200 |
|
金沙江石鼓以下 |
|
F020000 |
|
|
雅砻江 |
F020100 |
|
|
石鼓以下干流 |
F020200 |
|
岷沱江 |
|
F030000 |
|
|
大渡河 |
F030100 |
|
|
青衣江和岷江干流 |
F030200 |
|
|
沱江 |
F030300 |
|
嘉陵江 |
|
F040000 |
|
|
广元昭化以上 |
F040100 |
|
|
涪江 |
F040200 |
|
|
渠江 |
F040300 |
|
|
广元昭化以下干流 |
F040400 |
|
乌江 |
|
F050000 |
|
|
思南以上 |
F050100 |
|
|
思南以下 |
F050200 |
|
宜宾至宜昌 |
|
F060000 |
|
|
赤水河 |
F060100 |
|
|
宜宾至宜昌干流 |
F060200 |
|
洞庭湖水系 |
|
F070000 |
|
|
澧水 |
F070100 |
|
|
沅江浦市镇以上 |
F070200 |
|
|
沅江浦市镇以下 |
F070300 |
|
|
资水冷水江以上 |
F070400 |
|
|
资水冷水江以下 |
F070500 |
|
|
湘江衡阳以上 |
F070600 |
|
|
湘江衡阳以下 |
F070700 |
|
|
洞庭湖环湖区 |
F070800 |
|
长江区 |
汉江 |
|
F080000 |
|
丹江口以上 |
F080100 |
|
|
唐白河 |
F080200 |
|
|
丹江口以下干流 |
F080300 |
|
鄱阳湖水系 |
|
F090000 |
|
|
修水 |
F090100 |
|
|
赣江栋背以上 |
F090200 |
|
|
赣江栋背至峡江 |
F090300 |
|
|
赣江峡江以下 |
F090400 |
|
|
抚河 |
F090500 |
|
|
信江 |
F090600 |
|
|
饶河 |
F090700 |
|
|
鄱阳湖环湖区 |
F090800 |
|
宜昌至湖口 |
|
F100000 |
|
|
清江 |
F100100 |
|
|
宜昌至武汉左岸 |
F100200 |
|
|
武汉至湖口左岸 |
F100300 |
|
|
城陵矶至湖口右岸 |
F100400 |
|
湖口以下干流 |
|
F110000 |
|
|
巢滁皖及沿江诸河 |
F110100 |
|
|
青弋江和水阳江及沿江诸河 |
F110200 |
|
|
通南及崇明岛诸河 |
F110300 |
|
太湖水系 |
|
F120000 |
|
|
湖西及湖区 |
F120100 |
|
|
武阳区 |
F120200 |
|
|
杭嘉湖区 |
F120300 |
|
|
黄浦江区 |
F120400 |
|
东南诸河区 |
|
|
G000000 |
钱塘江 |
|
G010000 |
|
|
富春江水库以上 |
G010100 |
|
|
富春江水库以下 |
G010200 |
|
浙东诸河 |
|
G020000 |
|
|
浙东沿海诸河(含象山港及三门湾) |
G020100 |
|
|
舟山群岛 |
G020200 |
|
浙南诸河 |
|
G030000 |
|
|
瓯江温溪以上 |
G030100 |
|
|
瓯江温溪以下 |
G030200 |
|
闽东诸河 |
|
G040000 |
|
|
闽东诸河 |
G040100 |
|
东南诸河区 |
闽江 |
|
G050000 |
|
闽江上游(南平以上) |
G050100 |
|
|
闽江中下游(南平以下) |
G050200 |
|
闽南诸河 |
|
G060000 |
|
|
闽南诸河 |
G060100 |
|
台澎金马诸河 |
|
G070000 |
|
|
台澎金马诸河 |
G070100 |
|
珠江区 |
|
|
H000000 |
南北盘江 |
|
H010000 |
|
|
南盘江 |
H010100 |
|
|
北盘江 |
H010200 |
|
红柳江 |
|
H020000 |
|
|
红水河 |
H020100 |
|
|
柳江 |
H020200 |
|
郁江 |
|
H030000 |
|
|
右江 |
H030100 |
|
|
左江及郁江干流 |
H030200 |
|
西江 |
|
H040000 |
|
|
桂贺江 |
H040100 |
|
|
黔浔江及西江(梧洲以下) |
H040200 |
|
北江 |
|
H050000 |
|
|
北江大坑口以上 |
H050100 |
|
|
北江大坑口以下 |
H050200 |
|
东江 |
|
H060000 |
|
|
东江秋香江口以上 |
H060100 |
|
|
东江秋香江口以下 |
H060200 |
|
珠江三角洲 |
|
H070000 |
|
|
东江三角州 |
H070100 |
|
|
香港 |
H070200 |
|
|
西北江三角州 |
H070300 |
|
|
澳门 |
H070400 爱法律,有未来 |
|
韩江及粤东诸河 |
|
H080000 |
|
|
韩江白莲以上 |
H080100 |
|
|
韩江白莲以下及粤东诸河 |
H080200 |
|
粤西桂南沿海诸河 |
|
H090000 |
|
|
粤西诸河 |
H090100 |
|
|
桂南诸河 |
H090200 |
|
海南岛及南海各岛诸河 |
|
H100000 |
|
|
海南岛 |
H100100 |
|
|
南海各岛诸河 |
H100200 |
|
西南诸河区 |
|
|
J000000 |
红河 |
|
J010000 |
|
|
李仙江 |
J010100 |
|
|
元江 |
J010200 |
|
|
盘龙江 |
J010300 |
|
澜沧江 |
|
J020000 |
|
|
沘江口以上 |
J020100 |
|
|
沘江口以下 |
J020200 |
|
怒江及伊洛瓦底江 |
|
J030000 |
|
|
怒江勐古以上 |
J030100 |
|
|
怒江勐古以下 |
J030200 |
|
|
伊洛瓦底江 |
J030300 |
|
雅鲁藏布江 |
|
J040000 |
|
|
拉孜以上 |
J040100 |
|
|
拉孜至派乡 |
J040200 |
|
|
派乡以下 |
J040300 |
|
藏南诸河 |
|
J050000 |
|
|
藏南诸河 |
J050100 |
|
藏西诸河 |
|
J060000 |
|
|
奇普恰普河 |
J060100 |
|
|
藏西诸河 |
J060200 |
|
西北诸河区 |
|
|
K000000 |
内蒙古内陆河 |
|
K010000 |
|
|
内蒙古高原东部 |
K010100 |
|
|
内蒙古高原西部 |
K010200 |
|
河西走廊内陆河 |
|
K020000 |
|
|
石羊河 |
K020100 |
|
|
黑河 |
K020200 |
|
|
疏勒河 |
K020300 |
|
|
河西荒漠区 |
K020400 |
|
青海湖水系 |
|
K030000 |
|
|
青海湖水系 |
K030100 |
|
柴达木盆地 |
|
K040000 |
|
|
柴达木盆地东部 |
K040100 |
|
|
柴达木盆地西部 |
K040200 |
|
吐哈盆地小河 |
|
K050000 |
|
|
巴伊盆地 |
K050100 |
|
|
哈密盆地 |
K050200 |
|
|
吐鲁番盆地 |
K050300 |
|
西北诸河区 |
阿尔泰山南麓诸河 |
|
K060000 |
|
额尔齐斯河 |
K060100 |
|
|
乌伦古河 |
K060200 |
|
|
吉木乃诸小河 |
K060300 |
|
中亚西亚内陆河区 |
|
K070000 |
|
|
额敏河 |
K070100 |
|
|
伊犁河 |
K070200 |
|
古尔班通古特荒漠区 |
|
K080000 |
|
|
古尔班通古特荒漠区 |
K080100 |
|
天山北麓诸河 |
|
K090000 |
|
|
东段诸河 |
K090100 |
|
|
中段诸河 |
K090200 |
|
|
艾比湖水系 |
K090300 |
|
塔里木河源流 |
|
K100000 |
|
|
和田河 |
K100100 |
|
|
叶尔羌河 |
K100200 |
|
|
喀什噶尔河 |
K100300 |
|
|
阿克苏河 |
K100400 |
|
|
渭干河 |
K100500 |
|
|
开孔河 |
K100600 |
|
昆仑山北麓小河 |
|
K110000 |
|
|
克里亚河诸小河 |
K110100 |
|
|
车尔臣河诸小河 |
K110200 |
|
塔里木河干流 |
|
K120000 |
|
|
塔里木河干流 |
K120100 |
|
塔里木盆地荒漠区 |
|
K130000 |
|
|
塔克拉玛干沙漠 |
K130100 |
|
|
库木塔格沙漠 |
K130200 |
|
羌塘高原内陆区 |
|
K140000 |
|
|
羌塘高原区 |
K140100 |
行政区 名称 |
一级农业灌溉分区 |
二级农业灌溉分区 |
||
分区 |
名称 |
分区 |
名称 |
|
北 京 |
Ⅰ |
山区 |
|
|
Ⅱ |
平原 |
|
|
|
河 北 |
Ⅰ |
坝上内陆河区 |
|
|
Ⅱ |
冀西北山间盆地区 |
|
||
Ⅲ |
燕山山区 |
|
||
Ⅳ |
太行山山区 |
|
||
Ⅴ |
太行山山前平原区 |
|
||
Ⅵ |
燕山丘陵平原区 |
|
||
Ⅶ |
黑龙港低平原区 |
|
||
山 西 |
Ⅰ |
晋北区 |
|
|
Ⅱ |
晋中区 |
|
||
Ⅲ |
晋东南区 |
|
||
Ⅳ |
晋南区 |
|
||
内蒙古 |
Ⅰ |
温凉农业区 |
Ⅰ1 |
温凉半湿润农业区 |
Ⅰ2 |
温凉半干旱农业区 |
|||
Ⅱ |
温暖半干旱农业区 |
|
||
Ⅲ |
温暖干旱农业区 |
|
||
Ⅳ |
温热半干旱农业区 |
|
||
辽 宁 |
Ⅰ |
辽西低山丘陵区 |
Ⅰ1 |
辽西低山丘陵区Ⅰ1 |
Ⅰ2 |
辽西低山丘陵区Ⅰ2 |
|||
Ⅱ |
辽河中下游平原区 |
|||
Ⅲ |
辽北低丘波状平原区 |
|||
Ⅳ |
辽东山区 |
|||
Ⅴ |
辽南半岛丘陵区 |
|||
吉 林 |
Ⅰ |
长白山山地区 |
Ⅰ1 |
长白山山地区Ⅰ1 |
Ⅰ2 |
长白山山地区Ⅰ2 |
|||
Ⅱ |
中东部低山丘陵区 |
Ⅱ1 |
中东部低山丘陵区Ⅱ1 |
|
Ⅱ2 |
中东部低山丘陵区Ⅱ2 |
|||
Ⅲ |
中部平原区 |
Ⅲ1 |
中部平原区Ⅲ1 |
|
Ⅲ2 |
中部平原区Ⅲ2 |
|||
Ⅳ |
西部平原区 |
Ⅳ1 |
西部平原区Ⅳ1 |
|
Ⅳ2 |
西部平原区Ⅳ2 |
|||
黑龙江 |
Ⅰ |
松嫩平原区 |
Ⅰ1 |
松嫩低平原区 |
Ⅰ2 |
松嫩北部高平原区 |
|||
Ⅰ3 |
松嫩南部高平原区 |
|||
Ⅱ |
三江平原区 |
|||
Ⅲ |
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地区 |
Ⅲ1 |
张广才岭山地区 |
|
Ⅲ2 |
老爷岭山地区 |
|||
Ⅳ |
大小兴安岭山地区 |
|||
江 苏 |
Ⅰ |
徐淮片区 |
||
Ⅱ |
沿海片区 |
|||
Ⅲ |
沿江片区 |
|||
Ⅳ |
太湖片区 |
|||
Ⅴ |
宁镇扬片区 |
|||
Ⅵ |
里下河片区 |
|||
浙 江 |
Ⅰ |
杭嘉湖平原区 |
||
Ⅱ |
萧绍甬平原区 |
|||
Ⅲ |
浙东沿海平原区 |
|||
Ⅳ |
山区 |
|||
Ⅴ |
海岛地区 |
|||
Ⅵ |
浙中丘陵盆地区 |
|||
安 徽 |
Ⅰ |
淮北平原区 |
||
Ⅱ |
江淮丘陵区 |
|||
Ⅲ |
沿江圩区 |
|||
Ⅳ |
皖南山区 |
|||
Ⅴ |
皖西山区 |
|||
福 建 |
Ⅰ |
丘陵山地湿润区 |
||
Ⅱ |
沿海平原湿润区 |
|||
江 西 |
Ⅰ |
鄱阳湖区 |
||
Ⅱ |
赣北区 |
|||
Ⅲ |
赣中区 |
|||
Ⅳ |
赣南区 |
|||
山 东 |
Ⅰ |
鲁西南 |
||
Ⅱ |
鲁北 |
|||
Ⅲ |
鲁中 |
|||
Ⅳ |
鲁南 |
|||
Ⅴ |
胶东 |
|||
河 南 |
Ⅰ |
豫北平原区 |
|
|
Ⅱ |
豫中、豫东平原区 |
Ⅱ1 |
豫东平原区 |
|
Ⅱ2 |
淮北平原区 |
|||
Ⅱ3 |
山前平原区 |
|||
Ⅲ |
豫北山丘区 |
|
||
Ⅳ |
豫西山丘区 |
|
||
Ⅴ |
江淮区 |
Ⅳ1 |
南阳盆地区 |
|
Ⅳ2 |
淮南区 |
|||
湖 北 |
Ⅰ |
鄂西北山区 |
||
Ⅱ |
鄂西南山区 |
|||
Ⅲ |
鄂北岗地 |
|||
Ⅳ |
鄂中丘陵区 |
|||
Ⅴ |
江汉平原及鄂东沿江平原 |
|||
Ⅵ |
鄂东北山丘区 |
|||
Ⅶ |
鄂东南山丘区 |
|||
湖 南 |
Ⅰ |
湘西北山区 |
||
Ⅱ |
湘西南山丘区 |
|||
Ⅲ |
洞庭湖及环湖区 |
|||
Ⅳ |
湘中山丘区 |
|||
Ⅴ |
湘东南山区 |
|||
广 东 |
Ⅰ |
粤西雷州半岛台地蓄井灌溉用水定额分区 |
||
Ⅱ |
粤西沿海丘陵平原蓄引灌溉用水定额分区 |
|||
Ⅲ |
粤北和粤西北山区丘陵引蓄灌溉用水定额分区 |
|||
Ⅳ |
粤中珠江三角洲平原蓄引提灌溉用水定额分区 |
|||
Ⅴ |
粤东和粤东北丘陵山区蓄引灌溉用水定额分区 |
|||
Ⅵ |
粤东沿海潮汕平原蓄引灌溉用水定额分区 |
|||
广 西 |
Ⅰ |
桂南区 |
||
Ⅱ |
桂北区 |
|||
海 南 |
Ⅰ |
海口 |
||
Ⅱ |
琼海 |
|||
Ⅲ |
儋州 |
|||
Ⅳ |
琼中 |
|||
Ⅴ |
白沙 |
|||
Ⅵ |
东方 |
|||
Ⅶ |
昌江 |
|||
VⅢ |
三亚 |
|||
重 庆 |
Ⅰ |
渝西丘陵区 |
||
Ⅱ |
渝中平行岭谷区 |
|||
Ⅲ |
渝东北秦巴山区 |
|||
Ⅳ |
渝东南武陵山区 |
|||
四 川 |
Ⅰ |
成都平原区 |
||
Ⅱ |
盆地丘陵区 |
|||
Ⅲ |
盆周山地区 |
|||
Ⅳ |
川西南山地区 |
|||
Ⅴ |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 |
|||
贵 州 |
Ⅰ |
黔中温和中春、夏旱区 |
||
Ⅱ |
黔东温暖重夏旱区 |
|||
Ⅲ |
黔北温暖中夏旱区 |
|||
Ⅳ |
黔西北温凉重春旱区 |
|||
Ⅴ |
黔西南温热中春旱区 |
|||
云 南 |
Ⅰ |
滇中区 |
Ⅰ1 |
滇中区Ⅰ1 |
Ⅰ2 |
滇中区Ⅰ2 |
|||
Ⅰ3 |
滇中区Ⅰ3 |
|||
Ⅰ4 |
滇中区Ⅰ4 |
|||
Ⅱ |
滇东南区 |
Ⅱ1 |
滇东南区Ⅱ1 |
|
Ⅱ2 |
滇东南区Ⅱ2 |
|||
Ⅲ |
滇西南区 |
Ⅲ1 |
滇西南区Ⅲ1 |
|
Ⅲ2 |
滇西南区Ⅲ2 |
|||
Ⅲ3 |
滇西南区Ⅲ3 |
|||
Ⅳ |
滇东北区 |
Ⅳ1 |
滇东北区Ⅳ1 |
|
Ⅳ2 |
滇东北区Ⅳ2 |
|||
Ⅴ |
滇西北区 |
|||
Ⅵ |
干热河谷区 |
Ⅵ1 |
干热河谷区Ⅵ1 |
|
Ⅵ2 |
干热河谷区Ⅵ2 |
|||
陕 西 |
Ⅰ |
陕北 |
Ⅰ1 |
长城沿线风沙区 |
Ⅰ2 |
黄土丘陵沟壑区 |
|||
Ⅰ3 |
黄土高原沟壑区 |
|||
Ⅱ |
关中 |
Ⅱ1 |
渭北旱塬区 |
|
Ⅱ2 |
关中东部平原区 |
|||
Ⅱ3 |
关中南部平原区 |
|||
Ⅱ4 |
关中西部平原区 |
|||
Ⅲ |
陕南 |
Ⅲ1 |
汉中安康丘陵山区 |
|
Ⅲ2 |
商洛丘陵浅山区 |
|||
Ⅲ3 |
汉中盆地及陕南川道区 |
|||
甘 肃 |
Ⅰ |
河西区 |
||
Ⅱ |
陇中区 |
|||
Ⅲ |
陇东区 |
|||
Ⅳ |
甘南、临夏片区 |
|||
Ⅴ |
陇南天水片区 |
|||
青 海 |
Ⅰ |
黄河干流区 |
Ⅰ1 |
玛曲至龙羊峡 |
Ⅰ2 |
龙羊峡至省界 |
|||
Ⅱ |
湟水 |
|
|
|
Ⅲ |
柴达木盆地 |
Ⅲ1 |
希赛地区 |
|
Ⅲ2 |
德令哈地区 |
|||
Ⅲ3 |
格尔木 |
|||
Ⅲ4 |
诺木洪地区 |
|||
Ⅲ5 |
香日德地区 |
|||
Ⅲ6 |
查查香卡-察汗乌苏 |
|||
Ⅳ |
省内其他地区 |
Ⅲ1 |
门源 |
|
Ⅲ2 |
祁连 |
|||
Ⅲ3 |
青海湖地区 |
|||
Ⅲ4 |
茶卡-沙珠玉地区 |
|||
Ⅲ5 |
青南地区 |
|||
宁 夏 |
Ⅰ |
北部引黄灌区 |
Ⅰ1 |
卫宁沙城头灌区 |
Ⅰ2 |
青铜峡河东灌区 |
|||
Ⅰ3 |
青铜峡河西银南灌区 |
|||
Ⅰ4 |
青铜峡河西银北灌区 |
|||
Ⅰ5 |
周边小扬水灌区 |
|||
Ⅱ |
中部干旱带 |
Ⅱ1 |
扬黄灌区 |
|
Ⅱ2 |
井灌区 |
|||
Ⅲ |
南部山区库井灌区 |
|||
新 疆 |
Ⅰ |
北疆塔额盆地区 |
Ⅰ1 |
山间盆地区 |
Ⅰ2 |
中低山区 |
|||
Ⅱ |
北疆河谷区 |
Ⅱ1 |
伊犁河谷平原区 |
|
Ⅱ2 |
西缘河谷中低山区 |
|||
Ⅱ3 |
阿勒泰河谷平原区 |
|||
Ⅱ4 |
北缘河谷低山区 |
|||
Ⅲ |
北疆准噶尔盆地区 |
Ⅲ1 |
盆地南、西缘区 |
|
Ⅲ2 |
盆地东缘区 |
|||
Ⅳ |
东疆吐哈盆地区 |
Ⅳ1 |
盆地高温区 |
|
Ⅳ2 |
盆地东缘区 |
|||
Ⅳ3 |
盆地低山区 |
|||
Ⅴ |
南疆塔里木盆地区 |
Ⅴ1 |
盆地西缘区 |
|
Ⅴ2 |
北缘平原区 |
|||
Ⅴ3 |
北缘冲击扇区 |
|||
Ⅴ4 |
南缘平原区 |
|||
Ⅴ5 |
周边山间河谷及盆地 |
|||
注:1、天津市、上海市、西藏自治区暂未划分灌溉分区; 2、本表采用的灌溉分区是依据当地发布的用水定额等相关标准,如灌溉分区与新颁布的标准不一致时,请按照新标准执行。 |
序号 |
灌区 名称 |
灌区 代码 |
行政 区划 名称 |
行政区划 代码 |
区县 个数 |
类型 |
取水 许可证 编号 |
许可 取水量 (万方) |
水源取水方式 |
水源类型 |
灌区管理单位 |
所属水资源 三级区名称 |
所属水资源 三级区编码 |
所属农业 灌溉分区 |
设计 灌溉面积 (万亩) |
有效 灌溉面积 (万亩) |
直管类型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1 |
|
|
|
|
|
□大型 □中型 □典型小型 |
|
|
□自流 □提水 □自流与提水 |
□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结合 |
|
|
|
|
|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2 |
|
|
|
|
|
□大型 □中型 □典型小型 |
|
|
□自流 □提水 □自流与提水 |
□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结合 |
|
|
|
|
|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区县 名称 |
行政区划 代码 |
单位全称 |
单位 地址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组织机构代码 |
类型 |
取水许可证编号 |
许可取水量 (万方) |
所属水资源 三级区名称 |
所属水资源 三级区编码 |
是否向区 县外供水 |
直管类型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1 |
|
|
|
|
|
|
□城镇 □乡村 |
|
|
|
|
□是 □否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2 |
|
|
|
|
|
|
□城镇 □乡村 |
|
|
|
|
□是 □否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3 |
|
|
|
|
|
|
□城镇 □乡村 |
|
|
|
|
□是 □否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区县 名称 |
行政区划 代码 |
单位全称 |
单位 地址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组织机构代码 |
类型 |
行业 代码 |
取水许可证 编号 |
许可取水量 (万方) |
所属水资源 三级区名称 |
所属水资源 三级区编码 |
直管类型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1 |
|
|
|
|
|
|
□重点 □非重点 |
|
|
|
|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2 |
|
|
|
|
|
|
□重点 □非重点 |
|
|
|
|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区县 名称 |
行政区划 代码 |
单位全称 |
单位 地址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组织机构 代码 |
类型 |
行业 代码 |
取水许可证编号 |
许可取水量 (万方) |
所属水资源 三级区名称 |
所属水资源 三级区编码 |
直管类型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1 |
|
|
|
|
|
|
□重点 □非重点 |
|
|
|
|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2 |
|
|
|
|
|
|
□重点 □非重点 |
|
|
|
|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工程 名称 |
行政 区划 名称 |
行政区划代码 |
工程管理 单位 |
补水 对象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组织机构代码 |
类型 |
所属水资源 三级区名称 |
所属水资源 三级区编码 |
直管类型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1 |
|
|
|
|
|
|
|
□补水 □换水 |
|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2 |
|
|
|
|
|
|
|
□补水 □换水 |
|
|
□流域管理机构 □省级 □市级 □县级 |
|
…… |
|
|
|
|
|
|
|
|
|
|
|
|